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中國:二線城市“搶人”大戰住房政策成標配 落戶門檻降低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12/19/c_1122131116.htm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住房政策成標配 落戶門檻降低
2017-12-19 來源: 新京報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 爭奪人口新紅利
  武漢市大學生租賃房已逐步投入使用,月租低于周邊;鄭州落戶零門檻擴展至專科生,不與就業納稅挂鉤
  來到武漢第七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研三的彭超終于辦了一張本地手機卡。這些年,他用的號碼一直是老家浙江金華的,按照此前的計劃,彭超想畢業後就回浙江。
  讓他改變主意的原因很多,求職狀況、父母意願、房價水平、城市前景等,而最終讓他決定留下的因素之一,是今年6月份武漢推出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照此計劃,彭超享有大學生無門檻落戶、大學生“八折購房”、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
  11月23日,鄭州召開“智匯鄭州”人才新政發布會,正式公布“智匯鄭州”人才工程“1+N”政策體係。這也被稱為鄭州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新政,包括中專以上畢業生“零門檻”落戶、三年內向符合條件的就業創業者發放每月最高1500元的生活補貼、向符合條件的在鄭首次購房者發放最高10萬元的購房補貼等。
  今年以來,諸多二線城市加入“搶人”陣營。長沙提出五年吸引100萬人才的目標;南京將人才分為6類,分別給予共有産權房、人才公寓、公租房、購房補貼等待遇;成都推出“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實施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對來成都應聘的外科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95萬。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鄭州、長沙等二線城市紛紛向大學生伸出橄欖枝,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碗裏來”。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樊秀峰認為,我國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主要依賴的是廉價勞動力,也就是第一次人口紅利。目前,我國更多轉向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大中專以上的人才佔比越高,享有的人口紅利肯定會越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目前各個城市爭奪的,其實是第二波人口紅利。”
  武漢租賃房與安居房
  武漢市委市政府10月11日發布《關于加強大學畢業生安居保障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未來五年,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學畢業生安居房85萬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大學畢業生租賃房165萬平方米,以人均租住面積20平方米為主。讓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于合租的可低于市場價30%)。”
  目前,武漢市的安居房還在建設中,而租賃房已經逐步投入使用。11月28日,武漢市招才局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武漢市已籌集到6816套租賃房,分布在武漢市13個轄區,戶型包括單間、一室一廳、兩室一廳等,根據所處地段和戶型來定價。
  申請租賃房的程序也較為簡單,大學畢業生只需要在“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信息平臺”申請,提交材料,政府依據輪候順序及學位等情況確定配租順序,申請人便可簽訂租賃合同,辦理入住。
  11月29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武漢市江岸區的一處租賃房。此處租賃房是7月3日發布的首批房源之一,位于漢口年華小區3棟1單元的3樓至26樓,共96套房。小區剛建成兩年,設施很新,有電梯,每套房40平方米左右,一半是單人間,月租700元,一半是雙人間,月租合計800元。新京報記者查詢,在同等地段同樣面積的房間,租金超過1000元。
  今年剛從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的王爽是最早申請租賃房的畢業生之一。之前,王爽在單位附近的一個老舊小區租了一間臥室,住在九樓,沒有電梯,每月租金800元。
  7月下旬,王爽看到租賃房源發布的信息後,在網上提交了申請。過了半個月,她接到了武漢市房管局的電話,不久便搬了進來。
  單間不大,五臟俱全。臥室、廚房、廁所、陽臺,該有的空間都有。家具家電也是提前配備好的,床、衣櫃、書桌、餐桌,空調、抽油煙機、燃氣灶、熱水器、洗衣機等一應俱全。搬過來後,王爽只添置了一個晾衣架。
  和王爽不同,由于學歷是本科,李瑞和于丹只能申請雙人間。根據現行政策,本科生只能申請合租,一般是兩室一廳,但漢口年華小區只有單間,只好在房間裏擺上兩張床。
  新京報記者到訪時,兩個女孩正在做飯。幾根蒸玉米、兩碗羊肉糊湯面,兩人忙活著,有點轉不開身。“其實感覺有點像住在宿舍,但比宿舍要好一點,因為有廚房,剛畢業能住上這樣的就已經不錯了,至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于丹説。
  住房政策成標配
  彭超從未考慮過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房價是比較嚇人的”。這位即將步入社會的男生有自己的計劃——畢業幾年內買套小房子,等以後有能力,再把父母接來同住。這個計劃在一線城市實現起來“有些困難”。
  由于簽約單位為入職兩年內的新員工提供宿舍,彭超暫時還不用考慮武漢的租賃房政策,但他的校友,華科14級本科生耿丹則早就盤算好了。“畢業了就租(租賃房),再工作幾年有經濟實力了,肯定會先買一套(安居房),200萬的房子就能便宜40萬。”
  武漢大學生“八折購房”的消息傳出來後,不少聲音質疑政府幹預市場,擾亂市場價格。一提及此,石柏林有些委屈。他解釋,所謂“八折購房”並非政府要求開發商直接給大學生打折,也不是公共財政簡單的補助、補貼,“如果黨委政府直接拿錢補貼,這是不可持續的”,而是通過政策手段,降低土地等房屋成本,實現大學生租賃或者購房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的八成。
  石柏林介紹,武漢市大學生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來源有幾部分。首先,城投公司等國有平臺建設商品房時,有一定比例的配建房。以前配建比例是3%-5%,政府用于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現在借用這種政策模式,提高商品房配建比例,用于大學生保障性住房,本質是由國有平臺讓利給大學畢業生。
  其次,保障性住房還有一部分是現有房屋改建的。隨著武漢産業結構調整,一些老廠房被拆除,但廠區的一些職工住宅樓還可以用來解決大學生的住房問題,“不改建就是閒置的,甚至浪費的”。在資源比較緊張的市中心轄區,政府還會從市場上租賃部分房屋。
  石柏林説,“大家都會用看似很有道理的大道理來抨擊這些政策,現在是市場機制啊,為什麼要用行政手段去解決?好,都用市場機制解決,黨委政府是不是就什麼都不搞了?”“那些帶有一些指責性的,都不一定站得住腳,就是大話一説,做實事是最難的。”
  今年以來,多座城市均推出人才公寓計劃。重慶兩江新區推出創新創業人才公寓,成都市的首批人才公寓將于2018年1月交付。即使沒有此項計劃的城市,也多提供各種類型的住房補貼、生活補貼。西安則提供住房補貼和人才公寓兩種形式的優惠政策。
  鄭州于11月23日發布的“智匯鄭州”政策中,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針對在鄭州工作並擁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副高級職稱(高級技師)以上的非鄭州戶籍人才,在鄭州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在限購審查時只審查學歷、職稱和教育、人社部門的認定證明,以及購房人的就業狀況,不再審核社保和個稅證明的繳納期限。
  屬于頂尖人才的住房優惠力度更大。鄭州對全職引進或當選兩院院士以及同等層次頂尖人才,給予不超過300平米的免租住房。對全職引進或新培養的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及同等層次的國家級領軍人才,給予不超過200平米的免租住房。上述人才在鄭州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的,可以無償獲贈免租住房。
  戶口和收入
  在落戶問題上,各二線城市明顯降低了門檻。
  《鄭州市人才落戶政策實施辦法(暫行)》規定,擬將戶口遷入鄭州城鎮地區的中專以上畢業生、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和技能人才,僅需提供一些基礎材料,例如應屆中專以上院校畢業生(含兩年擇業期內)和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畢業證、戶口遷移證和居民身份證;往屆中專以上院校畢業生和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畢業證、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無就業、納稅等硬性要求。
  這項被稱為鄭州“史上最強”人才政策,將落戶零門檻的范圍拓寬到專科生,且不與就業和納稅挂鉤。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戰局,一些城市的政策也在不斷升級加碼。10月,武漢出臺《關于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的通知》,將此前落戶要求的年齡限制、擇業期限制、勞動合同、社保證明、營業執照等條件徹底取消。
  武漢市招才局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告訴新京報記者,10月份的零門檻落戶政策推出來後,落戶與就業創業全脫鉤,落戶人數快速增長。不到兩個月時間,落戶人數就超過去年同期4.4倍,現已達到10.9萬。從年初到11月底,留漢大學生數量已經超過了20.5萬,創歷史紀錄。
  另一項輿論關注的焦點是,武漢出臺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即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石柏林説,這個標準的制定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招才局、人事局委托第三方,對武漢現有的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薪資標準、一線城市畢業生的薪資標準,成都、杭州等同類城市的薪資標準都做了調研,“比較以後發現,我們在同類城市裏頭是比較高的,僅僅低于杭州,但鄭州還沒有達到我們這個標準。”
  石柏林強調,標準是指導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但也不是毫無約束力。標準推出後,武漢市工商聯、國資委都公開承諾,大學畢業生就業薪資超過這個標準。
  然而,新京報記者在武漢採訪了多位專科畢業生,不止一人表示,沒聽説過這個最低薪資標準,實際年收入也未達到4萬元。田甜今年畢業于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目前在武昌一家工程咨詢公司就業。田甜表示,自己月薪只有2100元。
  新京報記者還隨機探訪了幾家互聯網科技類小型企業,幾家企業的工作人員均表示聽説了指導性最低薪資的政策。部分企業並未達到最低薪資標準,但尚未有依據政策調整工資的計劃,“我們給工資主要還是看能力,政策的影響不大”,一家企業的人力部門負責人説。
  較晚加入戰局的鄭州市人才新政亮點之一是,對新引進落戶的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如此大規模的補貼發放同樣遭到輿論質疑,是不是濫用公共財政資金?政府收入能否負擔得起?
  對此,鄭州市新聞發言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石大東説,這筆開支是為未來買單,為子孫後代買單,“這個多少錢都得花。”他打了兩個比方,“你引進了幾十萬大學畢業生,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馬雲這樣的傑出人才?你引進了就有可能,你不引進就沒可能。”“就像你養孩子,你砸鍋賣鐵也要讓他讀書,你現在砸鍋賣鐵,他以後給你買汽車,你現在不砸鍋賣鐵,以後就看不到汽車。”
  對于高層次人才,鄭州更是不吝重金。對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和國家“千人計劃”等國家級領軍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在11月23日的人才新政發布會現場,六位兩院院士所率的團隊分別獲得了2000萬元獎金。
  人才與城市未來
  為了通過各種渠道把政策宣傳出去,多地打出“校友牌”、“同鄉牌”,希望借助名人的影響力宣傳造勢。武漢邀請湖北仙桃人、武漢大學校友、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擔任“招才顧問”。鄭州聘請了施一公、許家印、閻連科等河南籍知名人士擔任“人才特使”。
  在11月23日的鄭州人才新政發布會上,施一公表示,自己作為“在鄭州出生,在河南長大,18歲之前幾乎沒有踏出過河南地界的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願意把優質人才推薦給鄭州,助力鄭州發展。
  石大東説,酒香也怕巷子深,這些人才特使都是在各自領域內具有影響力的。為了請來這幾位人才特使,鄭州市委拿出了“三顧茅廬”的勁頭,電話一打再打,“跟騷擾電話一樣”。他們還請了鄭州本地知名的書法家,手寫了小楷請柬,派專人送到人才特使手裏,讓對方感受到鄭州市的誠意。
  對于這些舉措,彭超頗不以為然。他覺得,一座城市要想留住人才,最關鍵要有自己的核心産業。“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不用出什麼政策,人口自然會聚集。”彭超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的同學有想做程序員工作的,就會更願意去杭州、成都發展,因為那裏的互聯網産業比武漢發達。
  耿丹認同這個觀點,他説自己之所以留在武漢,是因為找到了薪酬、發展空間都更適宜的工作,“這才是一個人留在一座城市最主要的原因。”他認為武漢與其去吸引人才,不如去吸引企業,有了優質企業和工作崗位,留人自然不是難事,“反過來説把人留了,沒有工作崗位,別人還是要走。”
  某985高校畢業生楊樂珊去年跳槽了,離開上海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入職杭州阿裏巴巴。楊樂珊是北方人,喜歡上海。讓她擇城而棲的理由很簡單,她認為企業比城市更重要,進入一流的平臺更有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對此,石柏林認為,人才和産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武漢要留才,當然要提供更好的企業,更多優質的崗位,但不等于必須先發展産業,再來吸引大學生,“這顯然是個悖論”。他表示,一座城市不能無為而治,現在就是要刻意留人,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那麼更多的大學生就可能會考慮留下,自然就會帶動産業的發展。
  目前,各項人才政策已初見成效。
  今年就業季,武漢一些市轄區聯合華中科技大學開展了多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政策宣講會,華中科技大學就業中心的一位指導老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在華科2017屆畢業生中,留在武漢就業創業的本科畢業生共有572人,佔就業人數比例為22.12%,為近五年之最。
  與華中科技大學類似,中國工程院院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李言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以前,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長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僅有10%左右,但現在,有42%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選擇留在成都。
  北大經濟與人類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協會副秘書長張春曉表示,“當前二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就和10年以前、乃至15年以前,一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異曲同工。”
  在張春曉看來,中國在近兩年來,東、中、西和東北這四大板塊,以及京津冀協同、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這三大戰略發展非常清晰,總體是要實現東中西的聯動發展。
  他説,以武漢為例,它是中部六省的發展中心,一定是産業爭奪、人才爭奪、産業梯度落地、技術梯度落地,是一個重要的要素集成。因此,“二線城市因為産業發展的需求,一定會展開人才爭奪戰,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新京報記者 王婧祎 實習生 周小琪)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住房政策成標配 落戶門檻降低


http://allmydearfriends.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34.html?m=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