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7-08/29/c_1121559460.htm
自然生长才是“神童”教育之道
2017-08-2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近日,一位13岁的浙大新生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6岁上小学,7岁读初中,9岁以广东省湛江市第13名的优异成绩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全市仅招60人),12岁参加高考,以总分620分、高出一本线135分的成绩被浙大医学试验班(5+3)录取——陈舒音的求学经历,引起一片惊叹声。
古往今来,“神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热门话题。一方面,芸芸众生或多或少滋生过对自己或儿女的“神童”之梦;另一方面,一旦被贴上“神童”标签,似乎总难免“伤仲永”式的惨淡结局。长此以往,公众渐渐对“神童”形成一种既向往又等着看笑话的复杂心态。
但陈舒音式的“神童”,或许不在此列。
面对“天才少女”的赞叹,舒音和她的父母却始终觉得“没什么特殊”——“没上过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额外辅导,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学下来。”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 “很坐得住”,“在任何时候都能静得下心学习”。正是由于从小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自学和理解能力又特别强,舒音在读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大部分知识。高二的时候,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大学基础课程。不仅学业优异,舒音的心态也特别好,而且与同学们的交往完全没有问题。父母也很相信舒音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专注力极强,心态好,拥有出色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如此“神童”,确实“不一般”。除了她“开了挂”般的求学经历之外,更在于与传统的“人造神童”相比,她的自然成长简直就是“野蛮生长”,显得很不一般。舒音这样的“神童”,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她绝不会重蹈“伤仲永”式的覆辙。
通常情况下,“神童”们尽管有些天赋,但更关键是家长刻意“制造”的产物。去年一度被媒体“曝光”而引发热议的“湖南神童”魏永康堪称典型: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湖南省华容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延续神奇,读了3年研究生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魏永康之所以从“辉煌”到“泯然众人”,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言以蔽之:成也母亲,败也母亲。正是因为母亲曾学梅对他从小全方位的“悉心”教育,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包括喂饭,心无旁骛、智商极高的魏永康迅速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然而,考进中科院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极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面对儿子的“失利”,母亲曾学梅深深忏悔:“是我害了他。”
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自然生长才是“神童”的教育之道。换言之,人中龙凤首先应该是个正常的人,应当形成基本的个体自治,可以自我管理、自我安排,用自己的意识对接现实、畅想未来。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之时,首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人”, 顺其自然,孩子才能有如“神”助,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13岁上浙大,这位“天才少女”的成长案例值得天下父母师长们深思。“神童”的教育之道需要顺其自然,寻常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胡欣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